Resilience韌力:擴闊綠色安全區
家長們都會認同培養孩子從挫敗和困難中站起來的抗逆力resilience是十分重要的。還記得上星期分享有關綠色安全區域的圖像嗎?再用河流的比喻,上集提到平衡情緒的能力balance是駕馭小艇維持在河流中央,免於撞上混亂和衝動(紅色區域)或僵化和逃避(藍色區域)的兩岸。今天分享的韌力resilience代表擴濶綠色區域,提高面對挑戰或逆境時仍保持平靜、情理兼備、顧及他人同時清楚自己的需要而作出全面和合適的回應。
如何培養孩子的韌力呢?席格博士提出兩個原則:推一推,扶一把pushin’ and cushion.
推一推Pushin’
讓孩子面對適度的挑戰,間中離開安舒區comfort zone抒展一下,可以培養孩子的韌力。至於何謂適度,每個小孩都不同,因此家長們要按他們對孩子的觀察和理解作評估。席格博士提出以下五個考慮元素:
孩子的性格、發育程度、當時孩子背後的真正需要都要留意;
父母如能讓孩子認識到風險和挫敗都是成長和學習的寶貴經驗,孩子會更願意面對挑戰;
對於孩子面對挫敗,多用「還未」not yet 的概念能大大改變父母和孩子的看法:孩子未必是反叛,只是仍未學會相關的解難方法而已;
提供方法幫助孩子返回綠色安全區域
扶一把Cushion
面對挑戰,父母在旁的支持是起著絕對的幫助的。席格博士提出四個S的口訣:
Safe 人身安全
Seen 被看見
Soothed 被安撫
Secure 穩固的心理安全感
女兒這幾天提出想學做毛氈公仔。明白五歲小孩小肌肉的控制和力量有待發展,雖然已有使用剪刀的經驗,但筆者需要從旁觀察和幫助,除了確保小孩的安全safety,在過程中會描述她的製作過程(例:這隻兔子的頭剪得圓圓的,很可愛)being seen,由於她對自己有頗高的要求,筆者需要在她感到沮喪的時候安撫她(例:這個部分很難剪得好,是令人氣餒的being soothed,爸爸在小學高年級才有能力做得到,你到時也可以做到的not yet )。最後筆者教女兒在面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時而引發的憤怒(紅色區)和沮喪(藍色區)時可以把一隻手放在心口,另一隻手放在腹部,然後做幾個深呼吸,可以幫助她回到綠色區域,一個放鬆、平穩和更有能力解決困難的狀態。
今晚下班回家,女兒跟筆者分享自己今天開始了個人的安靜時間。由於附近單位裝修的電鑽聲令她十分困擾,加上媽媽要照顧大哭的弟弟而感到被冷落,於是她就回到自己的房間做一手心口和一手肚子的呼吸練習。看著她滿足的笑容,筆者也感到無比的安慰。
就讓以下對孩子說的對白,成為每位家長從心而發的心聲:「面對困難和失敗,有時真的很辛苦,不過爸爸媽媽相信你最終會做到的,我們會陪伴你,支持你。」
Photo courtesy: https://www.teacherspayteachers.com/…/30-Breathing-Exercise…
Comments